2025年08月29日
谷器数据2025年08月29日
谷器数据2025年08月29日
ABB2025年08月29日
西门子2025年08月29日
长安汽车2025年08月26日
海克斯康
2025年08月12日
桥田智能
2025年08月11日
深视智能
2025年08月06日
倍福
2025年08月29日
罗姆半导体
2025年08月26日
海康机器人
2025年08月26日
研华
2025年08月26日
发那科
2025年08月26日
Littelfuse
在总装车间,各类分总成和零部件被组装成一辆完整的汽车。这一车间的效率、精度、生产稳定性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汽车的质量、安全性能及交付周期。然而,总装车间工艺流程复杂、技术指标要求高、需支持多车型混线生产,传统的人工操作结合机械辅助的方式已难以满足车企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针对总装车间的复杂挑战,梅卡曼德为汽车主机厂提供了性能强大、柔性易用的AI+机器人产品,已在多家汽车制造头部企业的智能工厂中实现批量化部署,包括Vin码打刻、仪表台安装、座椅投放、玻璃安装、密封条辊压、底盘拧紧、轮胎随行装配等典型应用场景。通过提升质量标准、生产效率、柔性化生产能力及缩短交付周期,梅卡曼德为车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汽车制造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持续迈进。
总装车间工艺
内饰一线装配:基础内饰件的装配,如仪表台、线束、密封条等部件的装配。
内饰二线装配:功能性内饰件的装配,如座椅、车门等的装配。
分装作业:在多个分装线上同步进行关键模块的预装,如:车门分装、仪表台分装、底盘分装等。
底盘总装:将动力总成、悬架、转向系统等安装到底盘托架上。
车身合装:将底盘总成、车轮等分装模块与车身进行合装,完成整车的基本结构装配。
外饰装配:安装保险杠、前端模块、轮胎等部件。
AI+机器人应用场景
1.车身导入:AI+机器人进行Vin码打刻
应用背景:
Vin码(车辆识别码)是车辆身份识别和质量追溯的重要标识。传统Vin码打刻通常由操作人员手动定位打刻位置,再使用打刻机完成打刻。这种打刻方式通常存在打刻速度慢、精度低、一致性差等问题。
应用优势:
2.内饰线:AI+机器人进行仪表台涂胶及安装
应用背景:
仪表台是重要的汽车内饰件,其装配质量对于汽车驾驶体验及安全性都有着重要影响。传统工艺中,采用人工搬运+机器人示教的方式进行涂胶及安装,存在效率低、精度差、一致性差等问题。
应用优势:
3.内饰线:AI+机器人进行座椅投放
应用背景:
座椅安装质量将直接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传统的投放方式需人工搬运座椅,并将其对准车身安装孔位投放。人工搬运和投放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易导致座椅和车身发生磕碰。
应用优势:
4.内饰线:AI+机器人进行密封条辊压
应用背景:
密封条安装质量关系着汽车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人工操作容易导致密封条安装不牢固或出现褶皱,影响最终的密封效果。
应用优势:
5.底盘线:AI+机器人进行底盘拧紧
应用背景:
底盘拧紧是将底盘部件通过螺栓固定到车身上的过程,关系到车辆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耐久性。人工拧紧难以保证每次的力度和角度一致,且易出现螺栓漏拧的问题。
应用优势:
6.外饰线:AI+机器人进行风挡玻璃安装
应用背景:
汽车风挡玻璃的安装质量会影响车辆的密封性及美观性。传统人工+机械辅助易出现偏差,导致玻璃安装不牢固或密封不良,且效率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节拍要求。
应用优势:
7.外饰线:AI+机器人进行乘用车轮胎装配
应用背景:
乘用车轮胎装配需要高精度和高效率,人工操作+机械辅助的方式效率受限。
应用优势:
8.外饰线:AI+机器人进行商用车轮胎装配
应用背景:
商用车轮胎重量可达上百斤,人工装配强度大、耗时长。车身置于主线滑橇上,装配过程需随滑橇动态进行,存在车身在滑橇上位置不固定、车轮转向角度存在偏差等问题。
应用优势:
9.外饰线:AI+机器人进行前端模块安装
应用背景:
前端模块通常包括散热器、保险杠、大灯、发动机罩等部件,其安装过程对精度和效率要求非常高。传统工艺中,前端模块的安装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精度不稳定等问题。
应用优势:
10.质量检测:AI+机器人进行车身定位
应用背景:
在进行间隙面差测量之前,车身必须经过精确定位,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应用优势:
梅卡曼德AI+机器人技术已在汽车主机厂众多应用场景中通过实际生产验证,为汽车制造的自动化和柔性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赋予机器人更精准的感知和执行能力,并结合对AI大模型的深入探索,梅卡曼德将持续赋能汽车工业的智能化升级与发展。